“欺負”是不良品行
“欺負”是不良品行
對兒童“欺負”的第二種看法是,欺負屬于人的不良品行,它在一定程度上既損人又害己?!?/P>
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的教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好欺負他人者往往屬于那么一小部分學生,行為沖動、恃強凌弱是這么欺負者的普遍特征。受欺負者的群體則不那么確定,但身體弱小或有軀體疾病、個性軟弱者相對受欺負的概率要大一些?!?/P>
研究發(fā)現(xiàn),嬰幼兒期活動水平比較高、趨向于冒險與探究、反應(yīng)強度比較激烈的孩子,在兒童期與青少年期所表現(xiàn)出的欺負行為也較其他孩子多些。由于好動、好斗、好欺負的性格特點與社會上奉行的行為準則及“好學生”標準格格不入,因而欺負行為一般被視為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品行問題,而欺負行為客觀上也的確造成一些學校秩序的混亂和學生間人際關(guān)系的緊張。
個人行為嚴重、經(jīng)常地偏離自己的社會身份,偏離一般社會期望的現(xiàn)象,稱作角色偏常。角色偏常的人體所有持有的自我角色概念,與社會對其角色的一般概念會有顯著的差距。而個體整個行為動力系統(tǒ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內(nèi)在動機系統(tǒng)、外在行為模式,以及所受到的外部對待、評價與期望等等,恰恰與其自我角色概念密切相關(guān)。因此,好欺負尤如學校中常見的搗蛋生,偏離了社會對學生的一般期望,是角色偏常者。他們自己及其周圍的教師、父母與同學,已對他形成了與通?!皩W生 ”概念不同的“欺負學生”概念。對這些學生而言,既然已戴上了“欺負學生”的帽子,為什么不去欺負比我弱小的人呢?
轉(zhuǎn)載自《文匯報》
- 早上我起不來怎么辦?
- 早期發(fā)現(xiàn)智力異常的孩子
- 日本兒童與年遞減
- 貝貝的哭聲
- 執(zhí)著
- 家長的藝術(shù)
- 斷奶的矛盾
- 背書總是記不住,請問有什么辦法
- 怎樣的孩子算神童
- “是”,“是,不過”,“不”
- 有感于孩子不愿登長城
- 身體形象與自尊的發(fā)展(四): 提高自尊的小技巧
- 感受父愛,回味父愛
- 吃元宵――鬧元宵
- 選適合寶寶的幼兒園的經(jīng)驗
- 力倍功半
- 初一語文教師工作總結(jié)
- 八年級英語作文
- 預防新生兒窒息
- 《我長大干什么》教學設(shè)計
- “西天”在哪里
- 愛心傘公益朋友圈文案短語35句
- 茶葉公司對外朋友圈文案39句
- 最可愛的游戲名字294個
- 最有獨特個性的企業(yè)名稱58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