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本教研計劃
小學校本教研計劃
所謂“校本教研”,就是教師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在自己的教室里發(fā)現(xiàn)了某個“教學問題”,并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以“追蹤”或汲取“他人的經驗”解決問題。校本教研是為了解決本校及本校教師在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而進行的一種教研活動,也是立足并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資源的研究。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關于改進和加強教學研究工作,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有關工作要求,確立“學校是教研基地,教師是研究員”的工作理念,充分發(fā)揮教學研究工作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我校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發(fā)展為主題,以關注學校發(fā)展為根本,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以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為了學校研究,在學校中研究,基于學校研究,研究向學?;貧w,向教師回歸,向教學實踐回歸,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總體目標
(一)通過開展校本教學研究,解決我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改變教科研活動與實際教學活動脫節(jié),不能指向學校自身問題解決的傾向;
(二)通過開展校本教學研究,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為,匯總教師教學經驗,積聚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讓教師成為教育智慧的創(chuàng)造者;
(三)通過開展校本教學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共同成長。
三、主要研究內容
(一)課程研究,即新課程改革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與教材開發(fā)、課程與教材評價、課程管理與課程資源、課程改革與教師等研究。
(二)方法研究,即指教與學的方法研究。包括教師的教學策略、方法與教學模式研究,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策略、方法的研究。
(三)手段研究,即研究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學與教。包括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整合等方面的研究。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則和過程
(一)基本原則
1、“為了教學”:是指校本教學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驗證某個教學理論,而在于“改進”、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升教學效率,實現(xiàn)教學的價值。
2、“在教學中”:是指校本教學研究主要研究教學之內的問題而不是教學之外的問題;是研究自己教室里發(fā)生的問題而不是別人的問題;是研究現(xiàn)實的教學問題而不是某種理論假設。3、“通過教學”:是指校本教學研究就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而不是將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放一邊,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基本過程
結合我校現(xiàn)狀,初步設定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時經歷以下幾個基本過程。教學問題——教學設計——教學行動——教學總結和反思……
按照“問題——設計——行動——反思”模式開展校本教研活動,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并把它轉化為研究的課題,設計操作辦法,并在實踐中實施操作。同時加強教學中的反思,要更加清醒的認識自身教學行為的當與不當,進一步清理自身教學行為變革的方向。要求每一位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經常有意識地問一問自己,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主要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預設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qū)別?在課上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區(qū)別的,處理是否得當?這次課自己感到比較得當?shù)牡胤接心男??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什么問題最突出?在下次課中打算如何克服這次課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需要克服哪些困難和障礙才能做到?這次課上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如何?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xiàn)?等等。
上述所設定的四個基本過程構成了我校校本教學研究相對完整的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可以以一個學段、一個學年為單位,也可以以一個單元、一節(jié)課為單位。
五、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
(一)強化組織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導小組。
校長為校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體力行者。以青年骨干教師為龍頭成立教研組,按計劃深入年級組、班級組聽課、評課,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調研為一體。逐步成為校本教研的主力軍。指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 長:王東海(校 長)
副組長:楊保云(教導主任)
成 員: 陳小花 劉小娟(教研組長)
趙亞紅 燕惠霞 樊巧玲 王列鳳 楊鳳仙 程莉莉 趙淑蘭 蔣會賢 趙小利 周曉曦
(二)加強學習和培訓,提高全體教師的科研素質。
1、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靈活培訓形式,全力提高教師的科研實踐能力。每學年組織一次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考察活動,從先進或發(fā)達地區(qū)吸取教學智慧,獲得靈感,解決我校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每學年,至少邀請一位專家來校講座、講學,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各類教學研究會議、學習和培訓,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水平。
2、續(xù)挖掘自身資源,開展各類學術講座或學術沙龍活動。每學期各教研組至少要開展10次上活動。
3、發(fā)揮現(xiàn)代遠程教育的優(yōu)勢,狠抓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做到每學期至少培訓15次,提高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4、創(chuàng)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培訓活動,每學年全體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撰寫四篇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并作為教師年度教研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構建“合作備課+相互觀課+反思型說課+參與式評課+專家點評”的合作發(fā)展型教研模式從而增強校本教研的時效性,提高校本教研的層次和水平。
(三)改進和完善集體教研制度,提升集體教研的質量。
1、確保校本教研的時間。繼續(xù)堅持每周三下午為集體教研時間。
2、拓寬校本教研的內容。采取同伴互助,結合課例開展合作研究辦法,將“集體備課”、“集體聽課”、“集體討論”融為一體,逐步改變目前單一的教材研究模式,拓寬集體研究的內涵。3、改進校本教研的形式。采取“多人上一課”與“一課多人上”等課例研究的形式,充分發(fā)揮教師個體、教研組集體的作用,逐步改變目前唱“獨角戲”的匯報課或公開課或課題研究課,讓教師始終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改進教學行為。
(四)加強校本教研的宏觀指導,不斷提高管理指導能力。
實行小組專題制度。每學期各教研根據教學研究的需要,確定一個主題,各教研組按組開展小組專題教學活動。圍繞專題全組共同研究,人人做課,相互觀摩,隨時研討,形成一種人人參與,相互交流的研究氛圍。
(五)建立激勵機制,調動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積極性。
1、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凡在校本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定期召開校本教研先進表彰大會。
2、立足實效,建立保障機制確保落實到位
(1)組織到位。學校形成校長親自抓、教導主任負責抓、教研處具體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網絡。
(2)制度到位。學校制定各項教學常規(guī)制度、聽課評課制度、教師外出學習匯報制、評價與獎懲制度等,從制度上保證并激勵了教師參加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活動質量。
(3)人員到位。實施教研活動組長負責制,同時學科指導組成員要深入課堂、研究教學,全面負責各學科的教學指導工作。
(4)經費到位。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學校在經費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個保證:保證實驗經費、保證課題研究經費、保證外出學習經費、保證校內獎勵經費。
- 2009年上半年小學教研工作計劃
- 小學2009年寫字教育計劃
- 2009小學教科室工作計劃
-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 上半年小學語文教研活動計劃和工作安排
- 小學教師培訓工作計劃和工作安排
- 工作計劃參考范文:高塘小學2008年春季小學教研工作計劃
- 值得學習的教學計劃:2007學年第一學期羅埠小學教務處工作計劃
- 2005年大泊中心小學教師培訓計劃
- 很詳細的教學計劃:觀音鎮(zhèn)中心小學教導工作計劃
- 大家推薦的教學計劃:2007至2008學年度下學期龍泉育才小學教學工作計劃
- 教研工作總結寫法參考:2003年下期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 教研計劃怎么寫?---2008第一學期小學語文教研工作計劃
- 2005-2006學年度下期小學教學工作計劃
- 河汾門下
- 果樹苗木采購合同
- 國慶見聞
- 對超常教育熱的冷思考
- 瞬間_小學生作文:五年級
- 夏令營的告別會_小學生作文:四年級
- 中班語言詩歌教案《下雨啦》反思
- 化妝品銷售文案朋友圈文案35句
- 簡單氣質兩個字的游戲名字447個
-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0×5=?》 2.用豎式算一算。